星期五, 12月 26, 2008

﹝研究指導note﹞:《美麗新世界》

授課老師:陳芳英先生
日期:2008/10/23
其他閱讀:《娛樂至死》


1.
1908年,由亨利‧福特(Henry Ford)創辦的福特汽車公司,開始販售著名的福特T型車。五年後(1913),福特公司發展出完整的生產線與管理系統。

2.
新世界:公共,相同,穩定。這個以「福特」為年號的世界整齊劃一,人類經由試管與機器出生,在試管中注入不同的體液,就註定他成為哪一個階級的人類。所有規範,以消滅個體差異為首要目標,目的在於追求公共穩定。


3.
笛卡兒之「我思故我在」,道出人類存在的特殊性在於智性的發展,所有對上帝與外部世界的肯定、所有情感的來源都站在這個智性的基礎點上。人類要能思考,才能發覺自己。人類產生懷疑,促使世界不停發展出新面貌。在新世界中,人類的智性被導引至精確的方向,極專門而且極狹窄:你只要會你該會的。

4.
快樂與痛苦是根本的存在感。柏納德在正常狀況下,不願意服用「蘇麻」:「我寧願是我自己,是自己而難過,也不要是別人而快活。」[2]、「他拒絕,寧願保留自己的憤怒。」他聽過自由,但他對自由一無所知,對他而言,拒絕服用藥物就是自由的最大空間:這樣我才能不受控制的感覺。然而連這也不可能,因位置約是擺脫不了的。在科學上做不到完全的無差別,但社會制度卻是最強大的力量。所有的感覺,是先天的變造加上後天的扭曲。也為了不讓「人民」有機會面對真實的自己,所以「禁止孤獨」。這個世界保有物理與化學的平等。

5.
原始人(野蠻人)約翰在主任口中是:「一切秩序的顛覆者,是對文明本身謀叛者。」[3]他為母親的死而難過,死亡對他所產生的影響遠不同於新世界的孿生兒,痛苦與無感。甚至最後他要求:


「可是我不要舒服。我要高特[4],我要詩,我要真正的危險,我要自由,我要善,我要罪惡。」(這都是莎士比亞敎給他的)
「事實上,」穆斯塔法‧蒙德說,「你是在要求不快樂。」
「好吧,就這麼說,」野蠻人抗逆的說,「我是在要求有權不快樂。」
「還不要提衰老、醜惡與無能的權利……」[5]


於是問題漸漸接近核心。

6.
永遠存在上帝(或任何神佛)。祂用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顯現。但祂能「用不存在來表示祂的存在」嗎?這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將湧現更多的問題。現代社會中如何看見差異?如何在「我是阿爾法,所以我的瓶子相對巨大」這件事情上思考?


[1] 赫胥黎著,孟森祥譯,《美麗新世界》。台北:遠景出版社,民67年。
[2] 同註1,頁85。
[3] 同註1,頁143。
[4] 即God。
[5] 同註1,頁235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