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4月 30, 2010

[採訪小記] 收藏的象徵

物件只是收藏的象徵。

對於博物館而言,蒐藏物件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,而且要蒐什麼,怎麼蒐,都很傷腦筋。因為博物館的特殊性,使它無論做甚麼事情,愈用心,動機愈顯得可疑。大多時候,它是藏品的代言者,但有時候,是保管者,有時候,是掠奪者。

博物館是人類探求宇宙知識的媒介之一,它表現同時詮釋,展示而且建構,它握著知識的權杖。所以很難說哪一個博物館可以擺脫霸道專制的陰影。那怎麼辦呢?具代表性的收藏、已無可見的標本、最典美的藝術,總是那麼安靜的等待在庫房裡,同樣的天氣,無止盡的時間,濕度,溫度,光線,種種恆常的控制,只為了延續寂寞且無差異的往後。這就是博物館費盡千辛萬苦帶回來的典藏品,五十年出來一次,每次展出,都是一個時代。

人人追求原件。
但原件不可得,不可摸,不可翻來翻去否則要賠要被告。
所以,除了數位化之外,未來的蒐藏,側重於過程與脈絡的收集,利用數位技術,可以拍下藏品產出的整個過程,於是藏品本身成為一個結果,而非唯一的重點。

沒有留言: